澳媒:中国总被描述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这并非事实

在全球经济的大舞台上,中国老是被贴上“全球第二大经济体”的标签,排在美国后面。这话听起来挺顺耳的,毕竟GDP数字摆在那儿,谁看了都觉得是个硬道理。
可最近澳大利亚媒体跳出来唱反调,说中国总被描述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,甚至说“并非事实”。
中国经济这几十年的“逆袭”
1978年改革开放,中国的GDP才1495亿美元,在全球排第15,连前十的边儿都摸不着。那时候谁能想到,几十年后中国能蹿到世界第二?到了2020年,中国的GDP已经飙到14.7万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的21.4万亿美元。这速度,简直跟坐火箭似的,全球都看呆了。

可这数字背后,澳媒却说有猫腻。他们觉得,光看这个所谓的“名义GDP”排名,太片面了。名义GDP就是按市场价格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,通常拿美元做单位,直接拿来比大小。但这玩意儿有个问题,没考虑各国物价和生活成本的差别。所以,澳媒的意思是,光看这个数字,可能会看走眼。
说到这儿,得提一提另一个指标——购买力平价(PPP)。这东西听着高大上,其实就是把各国物价水平拉平后再比经济规模。比如,在中国花10块钱能买一碗面,在美国可能得花10美元,那这10块和10美元的实际价值肯定不一样。PPP就是要把这种差距算进去。

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2023年的数据,中国的名义GDP是17.7万亿美元,排第二,美国是25.4万亿美元,妥妥的第一。可要是按PPP算,中国的GDP高达30.3万亿美元,直接把美国的25.4万亿美元甩在后面,成了全球第一。这么一看,中国经济好像早就“超车”了,怎么还老说第二呢?
名义GDP还这么红,是因为这东西简单粗暴,拿各国GDP按汇率换成美元一比就完事儿了。而且在国际贸易、金融市场上,名义GDP更有“发言权”,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地位、货币政策什么的。PPP虽然更贴近实际,但算起来麻烦,数据不好弄,所以用得少。
澳媒为什么不服气?
澳媒这篇文章的核心,就是觉得光看名义GDP不公平。他们认为,中国的经济地位被高估了,或者说,名义GDP这套算法没讲全故事。有人可能会说,中国GDP是第二不假,但中国人口14亿,美国才3.3亿,摊到每个人头上,中国的人均GDP才1.25万美元,全球排73,美国是6.38万亿美元,差距不是一点半点。
再比如,中国经济靠投资和出口拉动,内需一直没跟上。基建修得热火朝天,出口货值全球第一,但老百姓消费能力跟发达国家比还有距离。澳媒可能觉得,这种经济结构撑起来的“第二”,水分不小。

反过来看,按PPP算,中国早就第一了,这不也说明实力吗?经济学家保罗·克鲁格曼就说过,名义GDP能看出国际影响力,但PPP更能反映国内经济活力。按这个逻辑,中国超过美国,不是没道理。
光看GDP还不够,中国经济还有不少硬核的地方。比如制造业,中国是全球老大,2020年产值占全球28.7%,美国16.8%,日本7.5%,都不够打的。手机、汽车、家电,哪样离得开“中国造”?还有贸易,202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.65万亿美元,占全球11.5%,这也是实打实的。
但硬币有两面,中国也有软肋。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,劳动力成本上升;环境问题不小,雾霾、污染老被诟病;收入差距拉大,城市和农村、东部和西部差别明显。这些问题不解决,经济再大也站不稳。

国际比较:指标不同结论不同
经济除了GDP,还有一堆指标能拿来掰扯。比如研发投入,中国占GDP的2.4%,美国3.1%,日本3.2%,差距不大但还是有。创新能力呢?中国科技公司崛起了不少,像华为、字节跳动,但整体专利质量和核心技术跟美国比还差点儿。
再比如产业结构,美国高科技、金融服务占大头,中国还是制造业和基建为主。谁强谁弱还不好说,各有各的优势。可要是光看总量,中国这块头确实够唬人。
澳媒说中国不是第二,可能想表达的是,经济地位不能只看一个数字。名义GDP第二,PPP第一,人均GDP73,这仨排名搁一块儿,哪个才是真中国?答案是都算,但都不全。GDP只是个工具,怎么用怎么解读,得看你站哪边。

有人觉得中国被高估了,觉得“第二”这帽子戴得有点虚。毕竟人均水平低,经济质量还得磨。但也有人觉得中国被低估了,PPP第一、制造业第一,这不比什么都强?
不管排名第几,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是跑不掉的。未来几年,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不少挑战。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,劳动力结构变化快,养老金压力大,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深刻改变;比如内需不足的问题,老百姓存钱多、花钱少,企业投资意愿不高,三驾马车拉动乏力;再比如绿色发展和“双碳”目标下,传统高耗能行业如何转型,新能源产业如何避免过热、无序扩张,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。

但挑战背后同样蕴藏着机遇。比如,老龄化也会带动大健康产业、智能养老设备、医养结合等新兴业态的发展;内需短期受挫,但中产阶层不断扩大、消费升级仍在继续,供给侧改革的空间还很大;绿色转型虽然成本高,但它会倒逼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,反而为中国抢占未来全球市场提供了“新赛道”。
更不用说还有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成形,算力、算法、应用生态快速布局,将撬动新一波经济增长点。
说到底,经济不是靠排名吃饭的,而是靠实实在在的“内功”。你说GDP第二也好,第一也罢,关键是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,企业能不能稳得住、跑得快。
一个普通老百姓,他不会因为新闻上说“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”就开心,也不会因为澳媒说“你们不是第二了”就沮丧。同样,一个企业家更关心的是营商环境有没有改善、供应链能不能稳定、海外市场有没有增长点,而不是国家GDP排名第几。

所以,澳媒的这番说法到底对不对?你要说它全错,也不客观;你要说它全对,那就更简单化了。名义GDP第二是事实,PPP第一也是事实,全球最大贸易国、最大制造国、最多中产人口、最活跃数字经济体,也是事实。看你怎么定义“经济体”,看你拿什么来评价“强弱”。
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成就是全球有目共睹的,这没什么可争的;但与此同时,也积累了不少结构性问题,亟待破题。这正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从“量变”走向“质变”的必由之路。我们普通人看这些问题,不需要太过焦虑排名的起落,而是应该关注实实在在的变化:兜里有没有钱、生活有没有盼头、未来有没有信心。这些,才是最清楚的答案。
.jpg)
作品声明:内容取材于网络
转载请注明来自商会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少妇与公豬交XXXX,不卡在线播放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